首页» 团学工作» 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这表明,只注意生理健康是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心理健康,这样才能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那么哪些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断标准,以此作为对照。
 1、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谐发展,而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大学生应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为;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即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水平。一般来说,大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的总体水平高于同龄人,关键是看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
3、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学生应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
 4、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意志健全是指大学生应有坚强的意志品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能果断地作出决定;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有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5、适应能力强
 不能正确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能顺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迅速完成好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所在学校自然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如果发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与社会需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能迅速进行自我调节和修正,以谋求和社会的协调一致,而不是逃避现实,更不是与社会需要背道而弛。
6、能够悦纳自己 
 正确的认识、了解、悦纳自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有自知之明,能对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悦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例如,身高、相貌等);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即不会跟自己过不去;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切合实际;同事,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正确接受。
 7、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应体现在:乐于与人交往,且交往动机端正,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积极的交往中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地评价别人和自己,在交往中善于取长补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
     8
、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即大学生的举止言行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而是不断变化的,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是永远。因此,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而要视其具体情况,全面地看待一个人。
 
热门文章
#hot(16)
专题栏目
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