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正文

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1-03-22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

  他奋斗一辈子,掏心扒肺让老百姓的日子富起来,自己却两手空空而去,而把价值几个亿的森林送给了大山里的群众。

  照片上的他,温暖地笑着,目光慈祥又明亮。

  他,就是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

  

一辈子的赤子之心

  19883月,杨善洲退休了。一头牛,卸了架,该休息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选择了另一种活法。这是一次还债,也是最后的报恩。

  地处施甸县南边海拔2619的大亮山,是杨善洲家乡最高的山。他16岁时父亲病逝,和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母亲常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拿到集市上卖。是大亮山养活了他一家。

  在日后风风雨雨的岁月里,杨善洲亲眼看到曾经长满大树的大亮山,一点点变秃变荒,乱砍滥伐,曾成为一个时代的隐痛。

  他当地委书记期间,曾带人风餐露宿,徒步24天,详细了解大亮山的土壤、气候、地理环境,一个“种树扶贫”的梦想在他心中萌芽。

  从不为家人办事、不为家乡办事的杨善洲,对家乡的人说:“退休后,我会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

  现在,他退休了。

  杨善洲婉言谢绝了按规定到昆明安家休养的厚意,说服了家人希望他回家团聚的愿望,留下一句滚烫的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38,杨善洲退休的第三天,他卷起铺盖,当晚就赶到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第二天,他带领着从各方调集的15个人,雇上18匹马,驮着被褥、锅碗瓢盆、砍刀镢头,一鼓作气上了山。

  晚上,他们搭起草棚,挖出炉灶,点起篝火,召开了大山上的第一个火塘会议,做出计划,第一年种树1万棵。是夜,狂风四起,大雨瓢泼,窝棚被掀翻,炉灶泡了汤,一群人只好钻到马鞍子底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杨善洲的大亮山植树造林就这样开始了。

  买树苗资金不足,杨善洲就经常提个口袋下山到镇里和县城的大街上去捡别人吃果子后随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龙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捡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装好,积少成多后用马驮上山。他说:“捡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为种树造林,杨善洲倾注了多少心血与艰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树知道,每一片绿荫知道……

  

心永远贴在群众脉搏上

  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他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

  他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保山有5个县,99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地处中缅边境,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很少有领导去。杨善洲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了木城乡。

  “一人种三亩,三亩不够吃。”这是早年流传在保山地区的顺口溜。由于保山地区山区面积占91.79%,土壤贫瘠、种植方式落后、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农业产量在解放初期很低。

  杨善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们是党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饿肚子,我们就失职了!”

  他专门在保场乡种了半亩粳稻试验田,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一亩地可以提高产量三四百斤。为让群众熟练掌握这一种植技术,他常年跑田间地头,亲自示范推广。

  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还用这个“三岔九垄”。他还种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毋庸回避,杨善洲也不是事事都看得准。他也承认自己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落后于农村改革的实践。但当他一旦了解到群众的意愿,便会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

  

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

  在杨善洲的心里,对人民群众永远怀着一种谦卑与敬重,他们真正是主人,他是公仆。

  公仆如牛。杨善洲说:“我就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

  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

  杨善洲用钱“散”是出了名的。走到哪里,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用钱“散”的杨善洲,自己的生活却“抠”得很。

  他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张木桌,一张木板床,床上一个草垫子和草席;穿的总是一身发了白的灰色中山装,夏天草鞋,冬天胶鞋;喜欢抽烟,还舍不得抽纸烟,天天一包烟叶子一支烟斗带在身边。他走到哪里,谁也看不出他是个大干部,曾经闹出几次去宾馆开会被服务员挡在门外的笑话。

  杨善洲的二女儿杨惠兰是乡里的民办老师,那年考地区中专差一分落榜,他拍着女儿的肩头说:“别难过,明年再考。”女儿问:“爸爸,要是明年还考不上,你能给我安排个工作吗?”他严肃地回答:“不行!我没这个权力。”后来女儿考上了公办教师。为此,县里特别叮嘱杨善洲的秘书:“请你一定要告诉老书记,他家老二是自己考上的,和我们没关系。”

  在杨善洲眼里,权力是人民的,他只是为人民来行使,行使的标准,就看符合不符合人民的利益。

  有一年,一位亲戚找到杨善洲:“大哥,你现在说话办事都管用,把我爱人和小海从乡下调进城里吧。就求你这一次……” 杨善洲笑了:“我这个共产党的干部可真不好当,办私事的都把我给包围了……”他对这位亲戚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

  

宁愿自己承担艰难

  环抱在山洼洼里的大柳水村,是杨善洲这辈子从未起过根的家。看过去很普通的几间砖瓦房,是2008年才建起的。村里人说,他们家原先的房子是全村最差的。

  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书记后,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地、师级干部,家在农村的母亲、爱人和不满16岁的儿女可以“农转非”,可他却把申请表格压在抽屉里一直不办。他说:“大家都来吃居民粮,谁来种庄稼?身为领导干部,我应该带个好头。我相信我们的农村能建设好,我们全家都愿意和8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

  也有人问过杨善洲,作为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对家人有愧疚吗?

  他点点头,低声地说出两句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啊!”那一刻,他眼里有泪。

  这个秉性忠厚质朴的山里人,何曾没有一腔儿女之情?!

  母亲早年守寡,他是母亲的孝子。每年,他都会花钱从保山买一包补药,煨给母亲吃几天。

  他疼爱妻子。每次回家,哪怕住一晚,他都会下地,把要做的农活做了,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了。

  他是慈祥的父亲。3个女儿都是他给起的名惠菊、惠兰、惠琴,爱树爱花的父亲,把女儿们在自己心里种成了三棵美丽的花。

  杨善洲这一辈子,是带着他的家人和他一起担当起一种胸怀,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他心疼家人,但是,看着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的还在艰难中的群众,他别无选择。

  

重要的是如何生

  杨善洲病了。他得了肺癌。尽管家人瞒着他,他心里明白,这一回,是过不去了。

  其实,对于死亡,他并不在乎。重要的不是死,重要的是如何生。他欣慰,这一辈子选择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即使在人生最后的年月,他依然没有愧对自己的心。

  有人曾问,杨善洲凭了什么能拢住十几个铁杆追随者,在一片荒山秃岭上造出这么大一片森林?

  林场的人说,我们就是冲着老书记这个人,再苦再累,跟着他心甘情愿!

  大亮山就这样在杨善洲带领的这支队伍手中变样了。

  有关部门算了一笔账:整个林场约有1120万棵树,按每株30元的最低价算,总价值也有3亿多元!林子每年成长,又是一笔可观的绿色存款,至于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无法估量。

  杨善洲笑了。

  这时他才感觉自己老了。老了,就要做老了的安排。

  20094月,82岁的杨善洲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把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国家。

  2010年,杨善洲突然病倒。他预感到,他真的要走在老伴前头了。他躺在病床上,老伴来看他,俩人都说不出话,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两双眼睛都在淌泪……

  20101010,杨善洲告别人世。

  这是大亮山最悲伤的秋天,层林如挽,长风当泣……

  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涌出家门,为他们的老书记送行……

  “一尘不染香到骨,两袖清风昭汗青”……哀思如潮,挽联如织。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

  这首歌唱遍了整个大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