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提示
*“十一五”期间民生建设的巨大成就
* 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 “十二五”民生建设展望
“民生”,辞海中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孙中山先生精辟地指出,民生问题关乎着“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因而“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实践、发展和丰富着民生理论,高度关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成为中国共产党自十六大以来执政理念的显著特征。
2002年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2005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把“着力解决人们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作为2006年国家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2005年10月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未来五年建设的民生做了全景规划:“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2007年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所强调的“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民生问题在十七大报告中作为独立部分得到系统阐释,“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十七大上,第一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举,以一种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民生建设作为我们党工作重点的新阶段全面开启。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2006年—2010年),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在民生建设上的真诚努力,使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民生五年”成为“十一五”最温暖、最炫目的风景,为历史和国人所铭记。
“十一五”期间民生建设的巨大成就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回首过去的五年,冰灾、汶川、玉树大地震、泥石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力突发事件……,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以让世界瞩目的自信、自强和努力,兑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的郑重承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促进就业、减少贫困、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公共文化……,是政府的承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规划中提出的4大类22个量化指标,其中涉及民生的8个指标,均提前实现和超额完成。五年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在民生建设上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精彩,书写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表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和实现情况[1]
类别
|
指标
|
2005年
|
2010年预期
|
2010实现情况
|
经济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
|
18.2
|
26.1,年均增长7.5%
|
39.7983,实际年均增10.02%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
13985
|
19270
|
29480 (还没有公布的数字,我用GDP/13.5亿人算出来的,烦请最后排版前再查一下最新国民经济统计公报)
|
|
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和人民生活
|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8.5
|
9
|
9
|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亿人)
|
1.74
|
2.23
|
2.5673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23.5
|
>80
|
95
|
|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
|
五年共计4500
|
五年共计5700
|
|
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
|
五年共计4500
|
五年共计4500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4.2
|
5
|
4.3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0493
|
13390,年均增长5%
|
19109,实际年均增长9.72%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3255
|
4150,年均增长5%
|
5919,实际年均增长8.86%
|
1.“三农”问题得到突破性解决,统筹城乡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五年间,农村的民生建设收获了最为丰硕的成果。
——“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结束了持续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在2004年实施粮食直补的基础上,2006年以来,扶持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密集出台,拉开了之后5年为数亿农民减负增收的大幕。到2010年底,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从2005年的2975亿元,增加到了8183.4亿元,“四补贴”(指粮食直补、综合直补,扩大粮种补贴范围和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由最初的每年30多亿元,增加到1345亿元。2006年到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86%,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3个百分点以上。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也由2005年的45.5%下降到2009年的41.0%,农民百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政府加大对农村扶贫力度,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减贫效果最显著的国家。“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68.37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51.8%。2009年农村扶贫标准提高至1196元,更广大的低收入群众成为新标准的受益者。五年来,在提高了贫困线标准的情况下,在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贫困人口增加了1个亿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196元)从6432万减少到3597万,下降了44.1%,贫困发生率从6.8%下降到3.8%。2007年全国农村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政府财政保障范围。农村贫困人群的生活日益改善。
——“十一五”的五年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五年。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成为“十一五”期间政府农村工作的又一亮点。①从2006年到2009年四年间,中央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1661亿元。“五年千亿元”工程,使中国99.6%的乡(镇)、95.77%的建制村通了公路,92.46%的乡(镇)、77.6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2010年10月27日,国际道路联盟主办的“第二届世界农村公路大会”,把“农村公路与社会公平发展成就奖”颁发给了中国交通运输部,以表彰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卓越努力。②2006年以来,国家累计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央投资590亿元,解决全国2.15亿农村居民及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解决1亿人饮水问题的任务。农村清洁能源的发展、危房改造等等一系列工程的推进,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持续改善。
——农村社会事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①“十一五”期间,我国全部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6年-2010年,全国财政累计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4588亿元。“两免一补”政策惠及1.5亿名农村学生,大量辍学学生重返课堂。城乡和地区教育差距不断缩小,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②到2010年底,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近1000亿的参合补助支持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8.35亿,参合率达到95%,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超过65%,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农村百姓获得了基本的医疗保障,看病就医的负担大大减轻。③2006年3月1日,新修订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施行,过去那种建立在“村提留”、“乡统筹”基础上的村民互助自养式的五保户供养体制,被政府公共财政负担的财政供养体制所取代,农村最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纳入了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启动,我国农民在60岁后首次享受到了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险,到2010年底有1.43亿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农保,4243.24万农村老年人开始领取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
“十一五”期间,在中国政府“真金白银”的倾力投入下,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居民在吃穿住行、生老病死等等基本民生问题上,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2.促进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劳动者基本权益得到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保障。
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措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十一五”期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进出口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但我们仍然实现了城镇新增就业5700万人以上,年均达到1140万人,比“十五”时期年均930万人增加210万人,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5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的目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在“十一在五”期间达到近4500万人,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大学毕业生“十一五 ”期间的总数达到了2700万人,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的就业率达到80%以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在许多西方国家因为金融危机而失业率高达7%-10%的情况下,我国总体稳定的就业局势来之不易。
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立法宗旨的新法律,为劳动者提供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尚方宝剑”,“劳有所得”的民生目标在立法的保驾护航下,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3.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快车道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十一五”的五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力度不断加强。
(表二)我国社会保险五大险种的参保情况[2]
|
2005年底参保人数(万人)
|
2010年底参保人数(万人)
|
基本养老保险
|
17444
|
25673
|
基本医疗保险
|
13709
|
43206
|
失业保险
|
10648
|
13376
|
工伤保险
|
8390
|
16173
|
生育保险
|
5408
|
12306
|
“十一五”期间,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超过2.5亿,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中2.23亿的覆盖目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年提高,2010年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达到每月1370元,比“十五”期末增长近一倍,全国4000万退休老人从中受益。
基本医疗保险从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的基础上,2007年7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启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为参保居民提供参保补助。到2010年底,城镇职工和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3亿,加上新农合8.35亿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超过12亿人口,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2009年4月6日和4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先后出台,中国医改在经过4年徘徊之后,终于重新启动。新医改明确提出,要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要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医疗卫生服务回归公益,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一步,全民医保时代触手可及。2009年8月18日《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国家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实现零差率销售,让百姓享受最直接的实惠,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顽疾。预计未来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进一步减轻百姓看病负担、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投入8500亿元资金。
处于社会保障制度边缘的农民工的保障安排,也有了较大突破,到2010年6月底,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950万人、4475万人、1811万人、5876万人。
2010年10月28日,在列入国家立法规划后16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案——《社会保险法》,终于在人大常委会上获得高票通过,并将于2011年7月1日实施。这是我国最高国家立法机关首次就社保制度进行立法,将对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从2006年的2010.02亿元提高到2010年预算安排的3185.08亿元,连年递增。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已超过1.6万亿,占到当年中央财政支出的34.8%。
“十一五”的答卷已然写就,民生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亮丽篇章。农村百姓终于开始享受城市人口早已享有多年的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和国家福利,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也日益周全、到位。五年来,城镇居民和农村百姓的收入分别增长了48.6%和44.3%,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国人吃穿住行的每一个细节变化里,都洋溢着共享发展的欢欣喜悦,百姓生老病死的每一份保障中,都传递出以人为本的温暖情怀。
另一方面,任何建设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一个发展中的、转型时期的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中仍然存在的不和谐音符,也在积累着某些忧虑、不满和躁动。
民生建设存在的问题
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在明显增多的社会矛盾中,与民生相关的分配不公、教育“择校”、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房价高企、群体性事件等等都是让百姓甚为忧心的话题。
1.收入分配不公。
收入分配是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们群众切身利益。一直以来,虽然城乡居民的收入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普遍得到了国家发展的实惠,但人们的收入不公平感却在增强。一方面,社会财富的蛋糕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在切蛋糕的时候,政府通过税收形成的财政收入和企业通过利润形成的收入比重有所加大,老百姓分得的分量却在减少。2000年-2007年的7年间,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4%,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利润,尤其是垄断企业的利润持续走高,“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日益突出,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的趋势不断强化。分配不公,导致我国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逐年上升到目前的0.48,贫富差距远远超过欧洲、日本各国,甚至也超过了美国。合理分配财富不仅是民生保障与民生改善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民众手里不富裕,消费率持续走低,无力拉动内需,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在2011年1月召开的“2011中国投资年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应该说已经到了极不公平的边缘。”
2.工伤事故频与劳动者职业健康状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努力抓安全生产,但总有一些违法生产的矿主与当地腐败的官员相勾结,制造出一个个矿难,吞噬着工人的生命。据统计,中国煤炭产量虽然占世界35%,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中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2倍。工伤事故还只是血淋淋的“红伤”,更有杀人于无形的职业病,以“白伤”的形式,摧残着一个一个健康的躯体。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我国有30多个行业、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我国已进入职业病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职业病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2009年全国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尘肺病例占80%。考虑到这些数字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健康监护中发现的,我们就知道实际情况远远比数据显示要严重得多。在我国,一些省份一半以上的县还没有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全国有60多个地市没有职业病诊断机构,个别省全省范围内只有1家职业病诊断机构。
3.食品安全问题的困扰。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问题奶粉、含汞雪碧、海南毒豇豆、南京小龙虾、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毒大米、一滴香、人造鸡蛋……遭遇有害、有毒、非健康食品似乎已成为中国百姓生活的常态。利欲熏心的食品开发商、失察失管的监督部门、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这样的现实,让人愤怒而又揪心。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曾面向公众调查“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是什么?”86%的人选择了“食品安全”。在食品极大丰富的今天,消费者考虑的不是吃得好不好、营养够不够,而是整天被吃得放不放心这样的问题困扰,这真是一个莫大的悲哀。与此相同的还有药品安全、疫苗安全、抗生素滥用……。
4.教育公平仍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十一五”期间,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免费义务教育名至实归,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不断完善,“有学上”、“上得起学”已经不再是大的困扰。然而,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却显示,56.5%的人仍然认为我国存在教育不公的问题。由于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配置失衡,导致了“入园难”、“择校热”、“乱收费”、“自愿捐助”、“高考移民”、“灰色加分”等等一系列积弊。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短缺,成为教育公平领域的新焦点。 当“有学上”的梦想变成了“上好学”、“快乐地上学”的期待时,百姓对教育投入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期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殷切而急迫。
5. 失控的房价。
“十一五”的五年,是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改善的五年。五年前,全国尚有70个地级城市未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五年后的今天,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初步形成。2005年底,全国累计用于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资金为47.4亿元;“十一五”期间,中央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达到了1336亿元。2005年底,全国仅有32.9万户最低收入家庭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如今,通过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国1500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解决。
然而,对于广大靠购买商品房来解决安居乐业问题的普通百姓来说,房价仍让是人们生活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一般认为,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在3-6之间为合理区间,每平方米住房月租金与每平方米房价的比值(租金-房价比)低于1:300就意味着房地产泡沫。中国社科院2010年年底发布的《2011年经济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为8.76,远远高出了国际通行指标。在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价-收入比甚至超过了10。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房价曾一度回落。然而,2009年,房价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涨幅高达25.1%。大城市更为明显,2010年一季度北京商品房均价同比上涨88.4%!离谱的房价让“住有所居”的梦想成为海市蜃楼。“蜗居”、“蚁族”、“房奴”、“胶囊公寓”、“裸婚”……一系列热门词汇,折射出的是高房价下的无奈生活。2010年4月,国务院重拳出击,下发了被媒体称为“史上最牛”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新国十条”——《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坚决遏制部分城市住房过快上涨的通知》,其调控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针对性之强,全球罕见。随后,“9.29新政”等一系列住房政策相继紧密出台。舆论乐观看好,认为严厉的新政策将“秒杀”炒房者,房价将应声下跌。然而,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结果让人瞠目,2010年9、10、11、12月,房价马不停蹄、照涨不误。2010年12月,全国70个大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4%,环比上涨0.3%,已连续4个月环比上涨。2011年1月7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通报: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同比增加70.4%。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最高的前五大“卖地”城市为北京、上海、大连、天津、武汉,其中北京土地出让金达1628.54亿元,同年,北京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3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卖地”收入占 70%。2011年1月17日,国土部下属的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报告称,2010年第4季度,全国重点监测城市居住地价同比增幅高达12.69%,北京以涨幅23.85%位列第七,昆明市以高达94.51%的涨幅位居第一!
6.暴力执法、恶性安全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十一五”期间,城管暴力执法、遭遇暴力抗法的事件明显增多。2008年1月湖北省天门市城管人员因垃圾堆放问题与村民发生冲突,途经该地的天门市水利局下属建筑公司总经理魏文华见状拿出手机进行拍摄,结果被城管人员当场打死。这一事件在媒体曝光后,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城管暴力执法的报道频繁见诸报端。江西萍乡、河南郑州、昆明“3.26事件”……随着房价和地价的飙升,暴力拆迁引发的一起又一起自伤事件又挑动人们的神经。成都唐福珍在屋顶上点燃自己,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弱势人群的生存窘境。福建南平小学凶杀案、江苏泰兴幼儿恶性砍杀事件、山东潍坊校园惨案……惊人的校园恶性事件密集上演,暴露了社会矛盾和社会治安的忧心局面。贵州瓮安“6.28”事件、云南孟连“7.19”暴力冲突等群体事件的背后,都有共同的背景:部分基层执法部门丧失公信力,执政行为简单粗暴、滥用警力,侵犯群众利益,百姓缺乏最基本的诉求渠道,失地群众缺乏基本保障,少数腐败干部成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失职渎职、不作为等等。
转型时期的中国,正处于国际经验公认的社会矛盾复杂、社会风险多发的关键时期。2010年10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发表重要讲话,从他的每一句话里,我们都能感受到我国领导人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要从制度上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又得不到制约的问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坚决惩治贪污腐败;要建设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特别是要保障司法公正,重视保护和帮助弱势群体,使人们在生活中有安全感,对国家的发展有信心。”
“十一五”,在民生建设的征程上,我们用心付出,收获良多。但我们不回避、我们仍然面对很多急迫的问题: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短缺、职业健康保障力度不够、就业压力大、农民工同工同酬同制同权呼声加强、房价调控难、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多、医疗负担仍然较重、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治安问题频发……这诸多的问题,每一个,都是人民群众急盼解决的;每一个,都事关国计民生,事关和谐、稳定的大局,都是国家发展进程中必须认真应对的挑战。
抓社会管理促和谐民生
2011年2月,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学习班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2011年是“十二五”(2011-2015)的开局之年,面对“十一五”奠定的良好局面和存在的问题,中国百姓最关心的民生话题在“十二五”规划中有着怎样的打算和安排呢?
1.遏制物价稳定民心。
去年四季度以来的物价上涨,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但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生活发展的一件大事。温家宝总理为此提出四项措施:一是控制货币流动性,也就是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就是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政府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把米袋子和菜篮子记在心里,作为自己头等的大事,加以管理。只有农业搞好了,农业丰收了,我们整个物价的稳定才有坚实的基础。因为中国的老百姓还有相当数量的食品占他整个收入的大部分。今年我们遇到了北方的特大干旱,而且旱区主要是在小麦产区。国务院连续两次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若干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央花了129亿来支持农民抗旱浇水,有信心抗旱保丰收。第三,要搞好流通。农产品流通环节是整个流通环节最薄弱的,流通环节搞得不好不仅会使物价上涨,还会造成农产品的浪费。比如蔬菜,因为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损失量高达1/3。离北京150公里的地方黄瓜卖一块多一斤,而到北京的超市要六块多钱,中间经过许多流通环节。第四,管好市场。管理市场当然主要是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但也必须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要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只要政府坚定不移地采取这些措施,一定能够管好通胀。
2.扩大就业保民生。“建议”把“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列在了社会建设的第一位,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就业乃民生之本的重要地位在“十二五”规划中得到凸显。
“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将达到2400万人,目前,我们每年创造的就业岗位是900万,年供求缺口超过1000多万。2011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60万人,较2010年增加了近30万,加上约150万的往届待就业毕业生, 2011年毕业生就业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一直是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国家出台了针对大学生的“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和“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2011年1月1日实施的就业新政规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各种证照、管理费用全免,三年内可以享受到每年最多8千元的税收减免;各级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机构提供免费的就业指导和中介;政府举办技能培训,为参加者提供补贴……2011年,国家力争使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失业人员再就业不低于500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万,这意味着,2011年至少会有1500万人能找到新工作。
3.增加收入富民生。
分配是民生之源,针对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十二五”规划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列入了发展目标,提出了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调两个“比重”——“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两个“同步”、两个“比重”,切中了分配领域问题的要害。如何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的目标,成了2011开年的热议话题。调整个税起征点,或减少税率级次,以减少中低收入者税负,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成为普遍的呼声。最低工资的合理增长也成为年初各地两会讨论的热点。“十二五”规划还把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了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民富”不再是民生建设的单纯需要,也是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国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2月27日与网民交谈时表示:“今后五年,我们将把解决收入分配不公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很多,我赞成网友的说法,主要是制度的因素。我们已经提出来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在今后收入分配当中,要实行两个“同步”,就是居民收入增长要同经济增长同步;职工工资增长要同劳动生产率同步。 我们还提出一个指导思想,就是一次分配要兼顾公平和效率,二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政府这些年设立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养老、医疗、就业、低保等保障问题,实际上也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让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的人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但是,目前这个问题还是严重存在的。有一句话说:有一个富人就会有五百个穷人。这句话比较形象,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因此,我们准备从三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提高低收入者的工资水平,同时提高低保的保障水平。第二,对于收入过高的行业,我们要采取从总量和水平两个方面,对他们的收入加以限制。第三,我们要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有措施,包括税收措施,使我们国家成为一个公平的、正义的社会,使每一个人生活都有保障,这应该是我们奋斗的理想。我常说一句话,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而且要把蛋糕分好,要让每一个人都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一定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4.完善社保安民生。
社会保障是和谐民生之安全网,只有建立完善的保障制度,才能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释放城乡居民的消费潜力。“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出“要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威廉希尔体育,威廉体育官方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很多让人欢欣鼓舞的保障计划,都一一写入了五年规划的文件。比如,目前还只在部分地区试点的新农保,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制度全覆盖;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将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基础养老金将实现全国统筹;将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发展公共租赁制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等等。“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部委已开始联合给力。教育部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未来5年内,至少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达到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0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左右确定,全国每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2011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设规模将高达1000万套,投资超过1万亿元,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住建部等六部委还联合下发了相关通知,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打击投资投机性需求、实现“住有所居”的民生理想,2011年1月“国八条”、限购令、房产税组合出击,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为普通百姓的安居梦想带来新的希望。
5.创新管理护民生。胡锦涛总书记在对省部级干部讲话中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目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合理调节社会利益关系,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控制社会冲突、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是政府自身的治理改革,其目标是要建立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和廉洁政府。“十二五”规划把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和能力建设写入文件,体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和推进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2011年1月21日,在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调研、40多次座谈会、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10万余条意见之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正式实施,公众与学界诟病多时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新条例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机关的房屋征收行为,明确了政府是征收补偿的主体,并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迁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针对拆迁过程中日益突出的暴力拆迁、极端对抗等等问题,新条例以开门立法、问政于民、敢于担当的开放态度,以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立场,在拆迁这样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上,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精神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立法理念。作为立法史上首个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立法项目,新条例带给中国社会的不仅仅是一部条例的修改,更让人看到了政府与民意的良性互动和政府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上的真诚努力。
2011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前往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并就政府工作听取意见。温总理强调,要拓宽人民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政府,负责任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各类行政程序都要向社会公开,所有行政行为都要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一切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共和国总理首次与来京上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国家总理以如此贴近百姓、倾听百姓呼声的姿态,传递出非常积极而明确的信号,即政府各部门将更加重视通过信访等渠道来了解民生,鼓励群众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工作,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提高执政水平。总理的接访,无疑为创新社会管理做出了表率和示范。
2011新年伊始,政府与民众间的一系列成功互动,带着一种温暖却强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和谐发展。我们期盼着,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加大公共安全投入,通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危害和谐民生的社会矛盾冲突、公共安全隐患能得到有效化解。
回望“十一五”,我们的民生建设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十二五”规划正为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谋划着新的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期待着,自信、自强、蓬勃发展的中国,有智慧、有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一个美好的和谐盛世。
思考题:
1.“十一五”期间我们在民生建设上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2.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增多的各种社会矛盾?
3.为什么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