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现为原国家旅游局与云南省政府共建教学科研基地、中国会展信息化教育优秀院校、中国十佳会展院校、中国会展专业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级“国际化、区域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旅游研究院云南分院会奖旅游研究基地、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员单位、云南省教育研究学术工作站培育站、省级大学生就业创业联合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三全育人”试点建设单位,教育部旅游管理国家虚拟教研室TOP100成员院校,全国财经类院校旅游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成员单位。
拥有旅游管理博士点、硕士点和专业硕士点(MTA)各1个,拥有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引领品牌专业,软科排名15<65>云南省第一)、旅游管理(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云南省特色专业,软科排名98<261>云南第二)、酒店管理(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云南省卓越人才计划项目,软科排名19<126>云南第二)、文化产业管理(校级新专业验收优秀,软科排名38<94>云南第一)及酒店管理(中法合作项目)5个专业。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导1人,硕导9人,博士(含在读)30。其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智库专家1人,全国优秀会展教师5人,全国十佳会展名师1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入围奖1人,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学术委员1人、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首席专家1人,云南省旅游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委员、副主任委员各1人,云南省旅游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人、委员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酒店教育联盟副理事长1人,云南省饭店业优秀人才培育贡献者1人,昆明市人民政府参事1人,云南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促进发展贡献奖1人,中国滇菜饮食文化名师1人,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实践服务型英才培养项目指导教师1名,全国高校商业经营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优秀指导教师10人,“人社部技能大赛‘酒店接待’赛项裁判长”1人,全国教师说课大赛一等奖、三等奖各1人,云南省高等学校卓越青年教师1人,云南省兴滇英才青年人才4名、“云南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全省高校标准化党支部建设单位1个。
学院现有云南省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文旅部“双师型”师资培养扶持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有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立项思政示范课程3门,双语课程校级3门院级7门,课程评价A级课程13门B级课程25门,学院孵化培育一流课程7门、思政课程8门,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教师承担国家社科6项、国家自科2项目,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国家社科结项3项,教师发表论文权威期刊3篇,A类期刊2篇、B\C类期刊12篇,提交政府决策咨询报告20余篇,被省级领导批示18篇;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17本教材,规划拟出版18部教材;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7项;学院圆满承办第四届全国财经类院校旅游教育联盟论坛,参与协办2024年腾冲科学家论坛文旅分论坛,师生组织参与中国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中老铁路助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论坛、RCEP框架下国际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论坛,省旅游规划研究院“云旅四季论坛”等工作,为全省各地州文旅IP打造、优秀文旅规划作品评选、会展指数研发、文化线路评定规范研究等学术活动提供智力支撑,服务促进云南文旅高质量发展。
薪火相传,精英辈出。20年来,学院向社会输送旅游管理类人才10000余人。“滇佩留璃”社团获“全国高校百强学生社团”称号。师生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屡创佳绩,获省级及以上集体奖40余项,个人奖300余项。近3年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平均保持在90%以上。共有100余名毕业生考研升学、出国出境就业,6名毕业生分别获评全国爱国标兵、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昆明市劳动模范等,10余名毕业生获评云岭首席技师,云南技能大师工作室、昆明市技术状元、昆明金牌导游、星级酒店和旅游企业经理等。根据第三方麦可思机构对学院毕业培养质量的报告,我院毕业生通用能力指标全校最高。学院多次获评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奖,就业创业工作成效奖、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奖等。
扎根祖国,放眼世界。学院共有300余名学生分赴香港地区,以及法国、英国、美国、泰国等国交换学习、国际实习、升学和就业。